含苞欲墜的每一天

 

 這是一部小情小愛的小故事,這是一部很貼近我的故事,這是一部討論女人怎麼看待與面對自己的角色的故事。立平是個30歲住家裡的未婚女子,故事是以她的角度在觀察和紀錄女性在台灣社會上的性意識與婚姻角色。

我們的性教育非常不足,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孩子什麼是快感,什麼是自慰。我記得我自己是在壹週刊上社會角落之類的專欄,從一段性工作者的訪談中第一次發現自慰這兩個字的意義。如果我們幾乎不懂自己的身體需求,而是要像這樣在社會上碰撞隨機的學習,這會是非常容易失控的。



性和愛情,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從此就變成一種夢幻逸品,因為我們不夠瞭解,所以有了更多幻想空間。或許有些人一直等到結婚後才發現一切根本沒那麼浪漫美好。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就是這樣去探討各種女人可能遇到的愛情與婚姻問題,甚至也包括了男人會遇到的問題。

 

[性與愛]

性與愛可以分開嗎?如果一直等不到愛情,我們應該要尋找玩伴嗎?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很久,曾經我認為這兩者並不一定有關係。但卻因為許多後來的經歷而感觸到性如果沒有愛,就只是一種動物性的生理行為,只解決了眼前的激情與慾望,卻無法滿足內心的平靜,那種內心的平靜並不是因為滿足慾望而生,而是因為對他(她)有互相絕對的信任與瞭解,因此而感到安全舒適的一種心裡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我認為愛情最初的衝動是源自於一種深層的性衝動,可能在人類的語言裡只是一種好感、一種莫名的心跳加速與嫉妒的感覺,但我認為那可能都是有生物根據的,或許是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讓你的大腦自動發現“我們適合繁衍後代”這樣的訊息,然而在人類社會化的過程裡它變成一種特殊的、狂戀的感受而已。他可能持續到永遠嗎?可能,但也有可能會消逝,在人類的世界裡受到其他的因素影響以及理性的判斷後很有可能會將這樣的生物本能掩蓋。

因性而生的愛,如果沒有再生出更多的愛與包容、互相體諒,或許只會淪為一段更痛苦的婚姻。



[傳統]

台灣傳統的社會總覺得男取女嫁是必經之路,因此我們經常受到某些傳統的長輩壓力,暗示著我們非得要結婚才是幸福美滿,就好像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一般,我們總得要找到愛情才是完美結局。然而就像立平的姐姐一樣,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卻敗絮其中,如果根本就不適合而卻結了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現代的觀念已經不再如以往古板,我認為可以的話,就要先瞭解對方的全部(性癖好、生活習性、家庭成員等)再來談結婚的事。最近的法律更是推出了伴侶制度,比起以往的婚姻制度更自由。或許我們是該好好檢討過去的刻板印象了,其實單身的生活也有他美好的一面,不結婚也許有更多的自由度。



[婆媳與家人]

延續傳統的問題,婆媳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問題經常是一般女生要嫁人時會感到壓力的來源。如果對方家庭和原生家庭相差太遠,基本上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都會大相逕庭,結婚後的生活便完全被迫改變習性。大多數人或許會選擇忍受或是妥協,然而戲裡的珠兒卻不是如此。人生本該自由快樂,與適合你的人一起生活,而不是強迫自己去改變、忍讓。因為婆媳問題而分手,看似可惜,其實反映出的是兩人的價值觀落差之大,其實許多方面來說,根本不適合在一起。


 

這部戲很美,很小家子氣,正如同我們內心都有的那個女人,有時多愁善感,有時卻直接了當。生命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遭遇裡選擇與接納,然後記取教訓,再出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