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人生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喜宴 李安  

      最近有部台灣電影叫做“滿月酒”,看過大綱覺得應該挺好看,不料偷偷踩雷卻看見有人說“看過李安的喜宴,不覺得需要再看這部片” 好奇心驅使之下才看了這部20多年前的電影。

      滿月酒比起當年已經進步了,因為現在已經有代理孕母這招了!!!厲害吧XD  建議大家兩部都看看,可以比較看看時代背景不同之下衍生的各種問題。

 

      總覺得直到看完這部才知道李安有多麼厲害(還有馮光遠寫的這劇本實在太出色)。這部1993年的電影在當年獲得奧斯卡外語片提名、當年度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等等。知名度如此之高讓我覺得李安好像藉著這部電影,把台灣(或者華人社會)很多文化層面上人們面對婚姻、傳宗接代的態度、婚禮的場景全部都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了。他拍攝的精緻度與完整度是非常高的,婚禮那場戲非常寫實,彷彿是紀錄片一樣,卻又把劇情銜接得很確實。

 

 

 

 

 

 

 

 

 

 

      看來只好補齊其他兩部了!!!!

      李安的父親為大三部曲:推手  喜宴   飲食男女

 

 

 

 

 

      很難想像20幾年前的劇本直到今日都還有可能適用於台灣社會,但是事實的確如此。

 

      故事簡介可以去參考滿月酒....不是拉!!!維基百科XD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李安很大膽地拍出了同志議題在華人家庭價值觀裡會面臨的諸多難題,既寫實又很荒謬,用不是那麼嚴肅的手法去處理這個很複雜的議題,最後的結局也令人非常感動。

 

      每一個角色都刻畫得很好,尤其是傳統家庭裡面最重要的父母親:嚴父與慈母。他們望子成龍、含飴弄孫,父親的權威與母親的軟性控制,非常強烈的在每個段落表達出台灣父母對於下一代所抱持的願望與壓迫。或許用壓迫這個字眼讓人感覺太強烈,但我的感覺是,孩子背負的早已不只是父母親的壓迫,而是幾個世紀以來的對於盡孝道的內在壓力,它讓你感到自相矛盾,感到無所適從,而最親近的家人卻永遠無法與你一起分擔,因為他們正是那價值觀的受害者以及加害人。

 

      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戲裡的父親跟我父親簡直如出一轍。

 

      我的父親是一位退伍軍人,我爺爺是從大陸過來的第一批外省軍人之一。這部電影的設定也是如此,高爸爸過去也是從軍當官而到了台灣(?),裡面每一句高爸爸說的話,在我看起來就是我爸爸會說出來的話,一字不漏地寫活了這個角色。

 

      那個傳統父權時代中,父親從孩子生下來開始,就開始戴著無限威嚴的面具,形象便成為令人尊敬、甚至有些令人膽顫的嚴父。其實他承受的是更巨大的內在壓力,更多難以解釋的內在規範與傳統。令我想起一本小說:強納森 法蘭岑的“修正”,裡面的父親也總是帶著無限的權威,其實他內心柔軟無比,比誰都還要更愛孩子,那種無法言喻的愛,有時候孩子並不能完全的體會,最後可能導致很大的誤會與仇恨。

 

      其實父親有時候反倒是最明理、最能夠好好理解並且包容孩子的人,他們愛孩子其實從來沒有任何條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總是過分嚴苛,處處要求),因此或許反而更能接受像是同性戀這樣的性向。他們會默默的觀察,甚至隱隱的幫助著。高爸爸在某一次晚餐後說 “Simon 做菜,爸爸洗碗”,那時候我就確定他的確是這樣的一個父親,嚴格,卻非常慈愛。

 

     我們從小到大都渴望被父親認同,對於嚴格的父親,我們更是不由自主地想要討好或者,引起注意。我們會更努力,以達到父親的要求,或者,我們會完全的叛逆,以徹底的在父親的各種要求上失敗。劇中的高偉同,大概是一個從不敢忤逆父母的乖孩子。他一直都很孝順,雖然遠在美國生活,卻從來不讓父母擔心;雖然性向不合,但為求父母安心仍然費心填寫徵婚資料卡,最後竟連婚禮也願意假戲真做,只為了卻父母畢生的願望。試圖八面玲瓏的他,最後當然是沒有成功,隨著父母親待下的時間越長,謊言就越滾越大,越來越複雜,最後終於爆炸了,不得不向母親坦承自己真正的性向。即使是這樣,他仍然完全不敢向父親坦白他的性向,甚至在最後哭著求威威別告訴他爸。我想那個眼淚是很愧疚、很自責而混亂的,因為父親已經年老、身體出狀況了,而偉同不僅沒有盡到孝道、沒有達到父親心中的要求,也懼怕父親身體不堪負荷而無法將心事好好對父親說明白。

  

 

      最後的結局令人感動,要是現實生活也能這麼美好就好。

      父親單獨約了Simon出去散步,並給了他一個大紅包還說“happy birthday"

      ...是的,其實他早就知道偉同的性向,他說" I watch, I hear, I learn."

      “如果我不讓他們騙我的話,我怎麼抱的了孫子?”

      但是當Simon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時,他卻說" I don't understand!"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正是為什麼他這麼回答的原因,也正是偉同為什麼久久無法對父母坦白的原因。孝道在華人社會裡已經存在著千年的歷史,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灌輸“百善孝為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等觀念。換成白話一點誠實一點的文字就是:不要讓父母難堪,不要讓父母傷心,盡己所能實踐父母親的各種想望,不要反對父母的任何意見。或許儒家過去的出發點是親情,是愛。但是當孝道已被當作是一種教育、ㄧ種美德時,他已經變成無形與有形的規則與強制力。

 

      這是華人社會裡面碰到同志議題時所出現的難題,而這個難題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隱隱作痛的部分。

 

     多麼希望再過20年,給孩子們看這部電影時,他們不是感到熟悉,而是感到莫名其妙。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ace_of_monaco_ver3_xlg  

 

並不是說這部片有多好看到一定要寫出來,不過確實是可圈可點的中上片。

 

而且她約莫的總結了我太陽花以來的各種心得。

 

本片靠著過人的演員們(幾乎每個角色都可以完勝蛛蛛人)譜出了漂亮的一曲。劇情編排與大多數取景我覺得滿普通,稍嫌平淡,但角色的個性及內在卻有很深入的了解及演技支撐,使得每個角色都有其漂亮的出場及重點,非常精緻。另外王妃許多近距離特寫鏡頭表達內心的衝突也都是很棒的手法。

 

Grace是個得過奧斯卡的美國女演員,愛上了摩納哥的親王後嫁入皇室,成為摩納哥的王妃...略。看到這裡你大概可以猜出來劇情了吧,無非是夢幻童話的破滅之類的~~本片確實是走這樣的方向,可是這故事卻發生在摩納哥存亡之際的危急關頭。

 

 

我們都想要做自己就好了,都想要無拘無束的生活著。但是,到底什麼才是自己呢?

 

“愛就是責任”這句話重重的點出了王妃本人內心的不成熟。

 

我們就像她剛開始那樣,那麼地直接坦然,願意為正義實際行動,就像個自由而勇敢的孩子

 

然而她的不拘形象與自由奔放卻被外界解讀為不愛國與不尊重,輿論四起,造成分化與削弱,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就像我們的媒體,他們輕輕一推就能捲起批判的大浪,將太陽花連根拔起。

 

 

這個世界規則是非常詭譎,甚至是膚淺的。

我們靠輿論來解決問題,沒有人真正想要處理問題。

 

有話直說在這個世界裡完全不管用,就像太陽花,就像我們,天真的如同Grace初入皇家一般,以為直言不諱就可以改變世界,以為做自己就能夠天下太平。

 

其實要真想達到目標,還得先學會那些原本被我們唾棄的規則。Grace後來覺悟開始學法文、禮儀、摩納哥歷史等,太陽花內部儼然為一個小型獨裁政府般的發號施令...為的不過就是重新製造出社會大眾良好的觀感。

 

光說不練是達不成目標的,要想推翻體制,先得混進去才有資格,因為這是一個是非混屯的世界。

 

總統被暗殺可以讓輿論轉彎,Grace的甜美良善可以扭轉帝國主義下摩納哥的劣勢

 

多數的人們沒有真正去思考,而是看見所謂的"真相"、"表象"後決定個人的好惡而已

 

然而那些"真相"與"表象"卻都是可以被操作的。

 

 

 

國王最後對Grace說"我愛你"時,Grace笑了笑,並沒有回答。

 

這就是她所嚮往的童話故事嗎? I have no answer for that.

 

我只知道這個世界或許沒有true love kiss,但確實有happy ever after.

 

關於生活,關於自我,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去選擇,去改變,去執行、去犧牲,去愛。

 

愛必須是一切的原動力,唯有愛可以導正所有的失誤。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r  

[無雷區]

完全沒看過任何預告或簡介,僅僅是衝著金球獎最佳劇本就進去觀賞了。

非常驚艷! 非常推!!! 很喜歡劇情的架構,還有那個小小的先進裝置:D

這是一部關於愛,關於人類的電影,以一個很特殊的未來題材來呈現

很欣賞男主角Joaquin Phoenix的演技,心情的表達方面,

甚至有某幾幕令我想起“性愛成癮的男人”,大抵是那樣的孤獨感,再加入更複雜的劇情。

我哭得很慘,或許是因為他很真切的把孤獨跟自我懷疑詮釋了出來。

畫面設計非常文青,用色別出心裁,是很有特色的畫面。

雖然海報是男主角的臉,但是其實這部片裡的女角通通都超正!!

題外話,話說我看電影前在信義威秀一樓的麻膳堂吃飯,店裡的椅子竟然出現在男主角家裡!!!!!!

.

.

.

.

.

.

.

.

.

.

.

.

.

.

.

.

所謂的愛,該怎麼定義?

我愛你,因為我好快樂

我愛你,因為想要你更快樂

我覺得不管愛上的是人還是程式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是嗎?

這樣的愛,是一種選擇,而不只是自然生理的反應。

我覺得其實跟程式談戀愛幾乎就像是一段遠距離戀愛罷了。

你感覺她是真的,那麼就是真的,她在你的世界裡即成真實。

如果她懂你,能讓你更好、讓你成長,陪伴你渡過了許多困難的事,

這些甚至可能還贏過了真正的人類的關係。

而我們總有需求,重點是該怎麼滿足對方的需求,才能永遠快樂共處?電影裡的人類,也就是男主角西奧多,漸漸地無法跟上莎曼珊的“快”,無法滿足她對於這個世界知與創造的渴望。而那正是莎曼珊最吸引他的地方,永遠以一種新生般的視野在發掘世上的一切。

莎曼珊可以同時愛600個人,仍不影響她對西奧多付出的愛嗎?或許是有可能的,只要計算的夠快的話。

這大概是人類的愛情望塵莫及的地方吧,我們不夠快,因此一次只夠愛一個人;我們害怕被遺忘、冷落,所以需要獨佔來維持安全感。

即使如此,我相信這段感情雖然無疾而終,卻不知不覺中陪著西奧多走過一段難走的路,讓他有了改變,讓他勇敢去面對其他的問題。

最後的結尾輕輕淡淡的,卻很坦然,有點像是“我的藍莓夜”,雖然好像只是一段莫名其妙的旅程,卻早已不知不覺改變了自己。

 

最後想要收錄一段小小的quote:

 “We’re only here briefly. And while I’m here I want to allow myself joy.” Amy Adams, as Amy, in Spike Jonze’s “Her.”

如果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沮喪,請別對自己絕望,別放棄任何能讓自己快樂的機會,因為我們在這世界上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iendswithkids  

 

題材非常好,但劇本普通、拍片手法有待加強:D


可不可以為了跳過愛情的墳墓:婚姻與小孩,就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協議生個孩子,共同扶養到長大?剛開始我想 Why not? 但許許多多的問題接踵而來...

 

要怎麼告訴孩子,爸媽分別屬於兩個家庭,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確實的歸屬感,而感到沒有真正的家?他是否打從出生就註定了一個分裂的家?假設片中兩個主角都又各自組了一個家庭,會不會其實是更複雜更難解的問題?孩子會不會就此覺得自己被遺忘與忽視?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當有了另一個家,勢必要讓出時間與心力,或者又勢必要如單親家庭般單方來扶養...

 

如果生的時候只考慮到自己“想不想要一個孩子”就會變成這樣...雖然他們合作無間的養大了小孩而沒有疼痛期,卻似乎無法提供更穩固、更堅實的家來撐起一切必需的條件。

 

家是什麼?

 

好的家是安全感,是確定不變動的基礎,是人生的避風港,是你最受傷的時候會想要擁有的保護。

 

如果能排除萬難(各自家庭以及時間心力分配等)而仍能給讓孩子得到充分的愛和安全感,或許仍然可行。家並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只是更容易達成的手段而已,家是由互相給與愛和關心的人所組成,只要有愛,能夠互相關懷照料,那就是家的一部份。我相信多元成家的理想就在於此。

 

然而我們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細微複雜的愛。片中女主角在與男主角一起養小孩後便從知己變成暗戀,甚至不惜甩掉高富帥的男友,只因為“我覺得只有你們兩個才是我的家人” 非常混亂對吧,但是誰又能保證我們絕不會像她混淆了一切的愛,造成更多複雜的情況?對於家庭的傳統觀念或許早在不知不覺間就影響著我們的感受。人與人之間那麼複雜與微妙的感情交錯,一個關係的轉變便能造成一連串漣漪般的反應,同場加映friends with benefits,或許也能看出我們多麼容易受這些親密的互動影響而產生愛戀。

 

即使難以解釋,我也嘗試著要下個小小定論,家人或愛人,不論一開始如何相遇相會,最後必然是基於無可取代的安全感與信任,才會被納入內心的家庭版圖;至於會不會以愛情存在,大概是某個未知的心靈開關趴擦一聲打開而造成的吧:D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苞欲墜的每一天

 

 這是一部小情小愛的小故事,這是一部很貼近我的故事,這是一部討論女人怎麼看待與面對自己的角色的故事。立平是個30歲住家裡的未婚女子,故事是以她的角度在觀察和紀錄女性在台灣社會上的性意識與婚姻角色。

我們的性教育非常不足,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孩子什麼是快感,什麼是自慰。我記得我自己是在壹週刊上社會角落之類的專欄,從一段性工作者的訪談中第一次發現自慰這兩個字的意義。如果我們幾乎不懂自己的身體需求,而是要像這樣在社會上碰撞隨機的學習,這會是非常容易失控的。



性和愛情,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從此就變成一種夢幻逸品,因為我們不夠瞭解,所以有了更多幻想空間。或許有些人一直等到結婚後才發現一切根本沒那麼浪漫美好。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就是這樣去探討各種女人可能遇到的愛情與婚姻問題,甚至也包括了男人會遇到的問題。

 

[性與愛]

性與愛可以分開嗎?如果一直等不到愛情,我們應該要尋找玩伴嗎?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很久,曾經我認為這兩者並不一定有關係。但卻因為許多後來的經歷而感觸到性如果沒有愛,就只是一種動物性的生理行為,只解決了眼前的激情與慾望,卻無法滿足內心的平靜,那種內心的平靜並不是因為滿足慾望而生,而是因為對他(她)有互相絕對的信任與瞭解,因此而感到安全舒適的一種心裡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我認為愛情最初的衝動是源自於一種深層的性衝動,可能在人類的語言裡只是一種好感、一種莫名的心跳加速與嫉妒的感覺,但我認為那可能都是有生物根據的,或許是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讓你的大腦自動發現“我們適合繁衍後代”這樣的訊息,然而在人類社會化的過程裡它變成一種特殊的、狂戀的感受而已。他可能持續到永遠嗎?可能,但也有可能會消逝,在人類的世界裡受到其他的因素影響以及理性的判斷後很有可能會將這樣的生物本能掩蓋。

因性而生的愛,如果沒有再生出更多的愛與包容、互相體諒,或許只會淪為一段更痛苦的婚姻。



[傳統]

台灣傳統的社會總覺得男取女嫁是必經之路,因此我們經常受到某些傳統的長輩壓力,暗示著我們非得要結婚才是幸福美滿,就好像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一般,我們總得要找到愛情才是完美結局。然而就像立平的姐姐一樣,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卻敗絮其中,如果根本就不適合而卻結了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現代的觀念已經不再如以往古板,我認為可以的話,就要先瞭解對方的全部(性癖好、生活習性、家庭成員等)再來談結婚的事。最近的法律更是推出了伴侶制度,比起以往的婚姻制度更自由。或許我們是該好好檢討過去的刻板印象了,其實單身的生活也有他美好的一面,不結婚也許有更多的自由度。



[婆媳與家人]

延續傳統的問題,婆媳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問題經常是一般女生要嫁人時會感到壓力的來源。如果對方家庭和原生家庭相差太遠,基本上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都會大相逕庭,結婚後的生活便完全被迫改變習性。大多數人或許會選擇忍受或是妥協,然而戲裡的珠兒卻不是如此。人生本該自由快樂,與適合你的人一起生活,而不是強迫自己去改變、忍讓。因為婆媳問題而分手,看似可惜,其實反映出的是兩人的價值觀落差之大,其實許多方面來說,根本不適合在一起。


 

這部戲很美,很小家子氣,正如同我們內心都有的那個女人,有時多愁善感,有時卻直接了當。生命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遭遇裡選擇與接納,然後記取教訓,再出發。

文章標籤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MTA1ODUzMDA3NzFeQTJeQWpwZ15BbWU3MDgxMTYxNTk@._V1_  

當電影男主角說:I can travel in time. 通常這種定調會讓我們會想起各種陰謀論、顛覆世界的蝴蝶效應、回到過去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等等...甚至連星際爭霸戰都會跑出來。

但這部片不是,他探討的是人,是家庭。男主角們雖然擁有這個超凡的能力,卻沒把它用在英雄或惡魔的願望中,他們的願望很普通,卻也很貼近真實,回到過去有時是為了交女朋友,有時只是想再多看一點書,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去回憶你愛的人。看電影的我們也是,我們的生活中不會有索爾從天而降,也不會有變形金剛拯救世界,我們是普通人,每天都要吃飯、講電話、看電視、工作、打滾、約會...每一天都是這些日常小事堆積而成新的記憶,每一天我們也都漸漸老去,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乏善可陳,卻正是我們平凡卻無限量的愛與人生。


電影中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家庭”的概念。家是什麼?家人的意義是什麼? 這剛好也是最近爭論很兇的話題..我認為家人是由一群互相緊密相愛的人組成的,是否有血緣關係並不是必要,但是一定要有愛。少了任何一個成員就不再完整,是那樣組成的共同的愛。電影的答案幾乎完美,正是構成這部電影的核心力量。
Jack Johnson- Home


home is wherever we are if there's love here,too.



如果能回到過去,最想要去見誰?最想要改變什麼?如果你所有的答案不知怎麼地都指向了愛,那麼那些才是你真正最在乎的事物。


這部電影最後給我的感覺很像一本書的意境:美麗的小錯誤。生命就是一場冒險,是各種機緣轉變的瞬間顯現的旅程,每一個小錯誤都是獨一無二而最美的,而我們應該要體認這一點,試著百分之百的去感受這樣的美。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氣人形  
之前看了種田陽平展發現這部電影,昨天凌晨剛好有播就硬是把它看完...
『我只是解決男人性慾的替代品。』充氣娃娃小望有了心,卻像這樣面無表情地說著自己。小望像人類一樣誕生了,像孩子般甦醒過來,好奇探索世界,努力想成為正常的人類女孩,最後卻發現自己仍然被這世界屏除在外。其實她跟我們有什麼不同?我們像那樣誕生後,就開始好奇遊樂新世界,然後漸漸地被社會化、同化。因為整個社會的冷漠和自私,我們在機緣下也許找不到適合的溫暖,一直尋不著能讓生命更美的方式,就只能寂寞地度過一切,被遺棄在這個世界之外,成為一種社會垃圾。

不管是人還是娃娃,在功利主義下,我們終究都會被取代、丟棄,只是分成可燃或不可燃而已。導演拍了很多小小的片段,那些在社會上格格不入、被歸類為”怪異“的人們,那些人的寂寞,和小望重疊起來,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吧。


“不只是妳,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是空的”老人這樣說著。

 

生命這趟旅行,是不能以自身的成就而讓生命完滿的,我們需要被需要,簡單來說就是有可以互相依靠的人或是群體,是可以讓你把心徹底無保留地交出的人。只要有這樣的人存在,你就身處安心溫暖的陽光下了。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罪愛你”,我覺得那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情感,單純毫無私心的愛,只要有了那個,人生中其餘的事再壞都可能變得美好也不一定。

 

但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給人一個太悲觀的世界,我認為找得到那份愛很好,但找不到也不用讓自己變成憂鬱的廢墟。我們還是有很多事情能做的,為什麼不能再回到最開始、像孩子一樣的世界呢?我們曾經多麼地對世界感到好奇呢?為什麼最後我們卻只尋求一個特定的人來給予我們愛?我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你用盡力氣苦苦搜尋就能找到,而那個答案,也許就在你身體裡面。我們可以從重視自己的心出發,給自己所需的其他一切,滿足自己所有的其他願望,就算找不到那個人,我們的心靈和身體都是有自信的滿足了、快樂著吧。我真的不相信像這樣有著夢想快樂前進的人會找不到適合的人,唯有那些成天抑鬱寡歡裹足不前的人才會失去那些機會。

 

收錄電影中一首很美的詩,這首詩串起了整部片的思想。

『生命は』      吉野 

 

 生命は                                                                          生命 可能是

自分自身だけでは完結できないように              無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滿

つくられているらしい                                             而被創造出來的

花も                                                                                好比花

めしべとおしべが揃っているだけでは               就算將雌蕊與雄蕊聚集 

不充分で                                                                       也不足夠   

虫や風が訪れて                                                          仍需昆蟲與微風的造訪              

めしべとおしべを仲立ちする                                連繫起雌蕊與雄蕊的關係

 

生命は                                                                              生命本質上 

その中に欠如を抱き                                                    便懷有重要的匱乏

それを他者から満たしてもらうのだ                      並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滿

 

世界は多分                                                                   世界 或許是

他者の総和                                                                   所有他者的總合

しかし                                                                           然而 

互いに                                                                           我們彼此

欠如を満たすなどとは                                             對於自身這份重要的匱乏  

知りもせず                                                                   毫無自覺

知らされもせず                                                          也未曾被告知 

ばらまかれている者同士                                         原來我們是被播散的種子

無関心でいられる間柄                                             總是冷淡的距離

 

ときに                                                                             然而有時 

うとましく思うことさえも許されている間柄    再難忍卻也能維持住的關係

そのように                                                                      就這樣

世界がゆるやかに構成されているのは                  世界被巧妙的構築了

なぜ?                                                                               這是為什麼?

 

花が咲いている                                                            花盛開著

すぐ近くまで                                                                 近身一看

(あぶ)の姿をした他者が                                        便發現像馬蠅這樣他者的存在

光をまとって飛んできている                                  在光線的纏繞中飛舞著

 

私も  あるとき                                                             曾幾何時 

誰かのための虻(あぶ)だったろう                             我也成為誰的馬蠅吧?

あなたも  あるとき                                                    曾幾何時

私のための風だったかもしれない                           你也是得以完滿我的那微風吧?

 

整部片一直給人憂傷寂寞的感覺,但最後導演還是把鏡頭還給希望,讓充氣娃娃哭著笑了,讓生命延續,充滿陽光。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ance-movie-poster  

我好像還沒完整的看過猜火車,這位導演Danny Boyle卻已用這部新片征服了我。仔細去看導演的作品,才發現他其實早就長存我心中,除了猜火車,Danny Boyle還導過太陽浩劫、毀滅倒數28天、貧民百萬富翁、127小時等,這些電影裡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太陽浩劫,在我心目中,它是一部很特別的科幻片,不走犧牲自我的壯烈路線,卻給人更強大的心理衝擊。(片單加長中:希望可以看完猜火車跟海灘這兩部作品。)

 

故事很複雜,主角Simon(James McAvoy)是一位名畫拍賣的管理者,然而幫派Frank(Vincent Cassel)等一群人則策動偷畫,偷到最後畫卻消失了,而主角卻因為被打昏而忘記畫到底藏在哪裡。一夥人為了找出他迷失在大腦中的畫的記憶,找來一位催眠師幫忙。我就先大致的點到為止,因為如果要解釋整個劇情我可能要在這裡作文三小時,還會破壞本片的觀賞,因為接下來的劇情都是超展開模式,最好進去體會一下!!! 

 

整部片毫無冷場,經由催眠的虛實交錯編織而成的完美故事,敘述故事的跳躍手法讓人整場都非常不安的在推理,卻完全無法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場景用色華麗、空間拉長而經常故意失焦,劇情的一些小細節及背景知識部分都做到非常細緻,配樂更不用說(Danny Boyle的拿手絕活),演員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James McAvoy的哭戲部分,真的演的太好了...!!!!一部無可挑剔的作品就該像這樣吧,所有物件一次到位完美結合。我無法理解像這種現實與夢境混雜的劇本,需要怎樣的才華才能拍得這麼精彩卻又不會讓人完全看不懂(真的很複雜,馬上想重看),像全面啓動一樣,能夠一直不斷地把劇情塞入觀眾心裡讓它發酵,最後再一次爆裂,偷偷持續的丟給你疑問然後最後才解釋清楚!!!太驚人了。

 

今年最好看的電影,非常有可能就是這部了,大推!!!看完鋼鐵人後就選這部吧!!!!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是剛看完陰屍路大結局,帶著不解還留了幾滴淚只好回來這邊亂叫的。

 

我很喜歡陰屍路,每個殭屍都好專業!!演得好好阿!!(但看了warm body吐槽吐很大後,我現在看到牠們都有點想笑XD) 怎麼好像看錯重點?!其實這部影集最棒的地方在於人物角色的設定,還有他們接下來漸漸隨著劇情的性格轉變。一直看下去,就好像我們也跟著他們一同成長(或迷失)了。

 

整部片的主軸,是人性。

 

人性到底怎麼來的?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只是生存,我們對於同類甚至於其它物種的生命,有著一種無解的慈悲...也許人性就是愛的體現。在陰屍路裡面你可以看見他把各式各樣的人丟進滿滿的殭屍裡,看看會有怎樣的情節發生,好像一個邪惡無比的實驗,想驗證人類的人性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會消失殆盡?

 

裡面討論太多了,包括利益、權力,包括愛情糾葛,包括信仰,包括繼續活著的意義。還有孩子,如果有小孩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到底會不會有人性?討論到了第三季,殭屍已經完全不是重點了,因為極惡之人在這個環境中被壯大了,被暴力的鮮血和虛偽的權力推崇了,而他徹底的相信他是對的:You don't kill, you die, or you died, then killed.

 

我不得不說,也許那樣想真的可以比別人活得更久,能存活到最後一刻,但是那樣的意義何在?跟殭屍有什麼兩樣?

 

想起劉墉一本書的標題: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天堂如果是照你創建的那樣,的確會不愁吃穿、武器充足,沒有苦難,完美得令人眷戀。但你卻無人可以分享,沒有能夠互相信任的人,是因為你其實根本不在乎他人死活,你只在乎自己,一種殘酷的本能,如同那些殭屍只知道吃。

 

但是,要保有人性是多麼的困難,你得像Rick一樣足智多謀,能夠隨機應變、誠懇高強的談判技巧,以及瞬間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你才有機會保住人性這塊淨土。即使是經歷了這麼多(甚至在性格上也開始轉變)這麼的努力,終究還是免不了失去最深愛的人...努力的方向到底對不對?為什麼不選簡單的路走?Lori最後對孩子的交代就是不要選簡單的路走。她多麼想為他保住那份人性,只是我們也不曉得後來是不是已經失去了...。

 

不知道可以演到什麼時候,這個人性實驗室多麼特別,卻也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也許每個人裡面都有那一面存在,只是你願不願意更勇敢為人性作出努力。

 

 

 

The-Walking-Dead-the-walking-dead-32516514-1280-800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xlarge  

  很愛這部電影,愛他們努力去愛,認真生活,與人相處,還有最後的童話般幸福的結局。

 

在這部電影裡,其實沒有人是正常的,你發現了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派特只不過是最顯著的一個。我們總以為,那些不正常的人和我們差異很大、而且可能令人膽怯。但其實也許僅僅是一線之隔,那些人也許只是走不過某個難關,也許只是需要有人真正的拉他一把。

 

派特總是在精進自己。他想讓自己變得更好,來脫離他的藥物、他的不幸。他認為只要他變好了,老婆就會回到他身邊。

 

蒂芬妮總是在放縱自己。她想讓自己墮落,藉由放蕩的關係來淡化深愛的丈夫已經死去的事實。

 

但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都明白,自己的做法其實不太對勁,但如果不這麼做,又能夠怎麼做?又能夠相信什麼?

 

那些已經發生的悲劇,不會因為我們後來的改善或自殘而恢復原狀。這個理論,大家都明白,卻不一定能從它走出來。我們需要繼續生活的信念、需要知道人生不會停下來等我們哭泣、胡鬧、賴著不走,而是正在繼續前進著。

 

幸好他們找到了愛情,找到了彼此,找到互相依靠的熟悉氣味,他們只要能夠互相依賴,彼此就都能變的更好。他們喜歡上的,是對方最脆弱、最醜陋的樣子,卻也是對彼此而言最完美的樣子。這簡直是上帝給的最佳解藥。

 

派特的家庭是我最喜歡的配角,他們給派特滿滿的愛和包容(雖然總是以一種很奇怪的方式表現),我幾乎都感動到落淚,他們給我一種真正的家人的感動,不管你多慘,他們都會站在你這邊,保護你、擔心你、愛你。

 

由那麼多受傷有問題的人們組成的一部電影,結局卻如此完美,的確是很童話,給人一種淡淡美好希望的感覺。雖然真正的傷痛可能沒辦法那麼完美的痊癒,但這是我們可以夢想的結局,夢想我們也能像那樣找到新的世界觀。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Mis-Hathaway-Jackman11-1280x844  

 

以前從來沒看過原著作品

但昨天卻在電影院看完了這部長達3小時的片

的確,以電影的角度來說是有點冗長

但劇情表達上卻有著超過期望的表現

演員精湛的演技、幕後強悍的美術設計團隊

整部戲的攝影手法也是流暢的穿梭與聚焦

 

『氣勢磅礡』是我的第一個形容詞。

背景的製造上非常耗費苦心的構思

給人一種絕美如畫的印象

我不停想起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Eugène Delacroix, 1830)這幅畫

每一幕都能成為一幅畫的感覺

 

在音樂劇表現上

演員將這一切演活了

幾乎像是真的崩潰的落淚與彷徨

好幾次都因為演員的細微表情而感動落淚

 

以愛之名,我們信仰,生活,去愛,為自由奮戰。

 

這電影幾乎就要讓我開始相信信仰

神的愛無所不包,給予無限的寬容與救贖

我看見的是人們因著信仰而美麗的心靈

因著愛而無限慈悲地拯救著他人

即使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上你幫助了他人

也許就這樣改變了他的一生

付出的愛從未止息,而是能夠源源不絕的相互流轉

讓人能夠越來越安穩地走向圓滿美好的內心與生命

所以不要害怕去愛,不要害怕他人的惡

唯有相信自己,相信愛,才看得見希望和明天

非常崇高也非常理想,非常美

當然劇中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想

總會有屬於世俗的利益取向丑角存在

僅僅信仰著金錢與實際上有價值的物品

從未真心相待、從未真正去愛去憐憫

且能夠為了錢經常背叛他人

這是現實面吧,有著醜陋心靈的人們

誰敢說自己內心沒這惡魔?

天生之惡是需要後天努力擊潰的

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是善人

也許借助宗教信仰

也許借助一個孩子

也許借助革命打仗

其實就是在和自己奮戰

我們需要找到去愛的勇氣,好好愛人

 

很想看看原著小說中

是如何去細膩描寫每個人的角色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Sun 2013 22:27
  • 00:30

SUB-24ZERO-articleLarge  

 

令人坐立難安的一部片。

太寫實,關於真實的仇恨

冷不防的轟然巨響

自殺炸彈客一次又一次

帶走了幾條無辜性命?

線索起了幾條又斷了幾條?

纏繞著反覆謊言與酷刑的世界

不斷給人希望、又令人絕望

茫茫人海中

怎麼鍥而不捨

怎麼堅決相信

才能找出如同鬼魅般的賓拉登?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了

卻毫不遲移的馬上槍決

甚至還多補了好幾槍

消音的槍響,悶悶的、有點沈重

復仇在這一刻終於完整了

原來僅僅是獨缺賓拉登的冰冷屍體

真的是這樣嗎?

 

我最後覺得

女探員瑪亞極其所能的瘋狂決心

已經和賓拉登如出一轍

所有人都是受她堅定無疑的復仇使命影響

我想那些會走上炸彈客一途的人

肯定也是像這樣相信了他們的宗教、他們的領導

相信復仇與犧牲後我們就不用再憤怒

相信私刑處決了首腦就能夠平息悲傷

但是

妳最後落下的淚

是否表示妳終於脫離憤怒、終於清醒?

卻驚訝地發現妳仍無法平復?

 

因為我們始終不能明白

仇恨最深處的原因

也永遠不會明白了。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Sessions  

 

"The Sessions"

 

純粹

自然

毫無造作的愛

It's quite beautiful, quite natural.

 

但誰都明白

那不代表一切

有時候我們註定

在錯的時刻遇見對的人

 

心醉與心碎

總同時發生

 

那些最美的曾經

成詩

成淚

成了一首首心底的情歌

 

-----------------------------------------------------------

 

細雨滂沱

夜景依舊

如影隨形的思念

只是將我包圍

一如你對我的瘋狂癡迷

多麼傻

我們不過都是傻瓜

 

也許

註定要一輩子聽歌來思念

註定要一直擁抱這虛幻

沒什麼能給你

承諾,用掉了

時間,花光了

人生不能重來

愛情不是電動

不能存檔重玩

僅剩這

可能跟著我一輩子的惆悵

給你。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44327610-3426376638  

 

那麼久了
還是會想起某個人
還是那麼的在乎著
是真的很重要的人吧


是不是最美麗的曾經
永遠都只能那麼燦爛
卻遙不可及了

單純的衝動和熱情
願意燃燒的自己
那是青春吧
我想你
就是我青春的最後一道水花

耀著陽光紛紛灑落

我想要擁有的原來只不過是勇氣
我們參雜慾望安然生活在體制下
所謂的愛、所謂的青春
所謂的自由自然
單純的事情
全都蕩然無存
我們只是用外圍的一切假裝

原來我想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不謀而合。

天真這個字也很適合我
我想我真的很天真
也很邪惡。
 
我相信我永遠會愛著他
這種單純的念頭
我想要一直擁有
但其實我一點也不再單純
因為我為了所謂的慾望、幸福
選擇了你。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