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withkids  

 

題材非常好,但劇本普通、拍片手法有待加強:D


可不可以為了跳過愛情的墳墓:婚姻與小孩,就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協議生個孩子,共同扶養到長大?剛開始我想 Why not? 但許許多多的問題接踵而來...

 

要怎麼告訴孩子,爸媽分別屬於兩個家庭,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確實的歸屬感,而感到沒有真正的家?他是否打從出生就註定了一個分裂的家?假設片中兩個主角都又各自組了一個家庭,會不會其實是更複雜更難解的問題?孩子會不會就此覺得自己被遺忘與忽視?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當有了另一個家,勢必要讓出時間與心力,或者又勢必要如單親家庭般單方來扶養...

 

如果生的時候只考慮到自己“想不想要一個孩子”就會變成這樣...雖然他們合作無間的養大了小孩而沒有疼痛期,卻似乎無法提供更穩固、更堅實的家來撐起一切必需的條件。

 

家是什麼?

 

好的家是安全感,是確定不變動的基礎,是人生的避風港,是你最受傷的時候會想要擁有的保護。

 

如果能排除萬難(各自家庭以及時間心力分配等)而仍能給讓孩子得到充分的愛和安全感,或許仍然可行。家並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只是更容易達成的手段而已,家是由互相給與愛和關心的人所組成,只要有愛,能夠互相關懷照料,那就是家的一部份。我相信多元成家的理想就在於此。

 

然而我們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細微複雜的愛。片中女主角在與男主角一起養小孩後便從知己變成暗戀,甚至不惜甩掉高富帥的男友,只因為“我覺得只有你們兩個才是我的家人” 非常混亂對吧,但是誰又能保證我們絕不會像她混淆了一切的愛,造成更多複雜的情況?對於家庭的傳統觀念或許早在不知不覺間就影響著我們的感受。人與人之間那麼複雜與微妙的感情交錯,一個關係的轉變便能造成一連串漣漪般的反應,同場加映friends with benefits,或許也能看出我們多麼容易受這些親密的互動影響而產生愛戀。

 

即使難以解釋,我也嘗試著要下個小小定論,家人或愛人,不論一開始如何相遇相會,最後必然是基於無可取代的安全感與信任,才會被納入內心的家庭版圖;至於會不會以愛情存在,大概是某個未知的心靈開關趴擦一聲打開而造成的吧: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b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